梁羽生小说
这秋菊为题倒不难作,但像萧长瑛这般挥笔即成且首首立意绝佳之人可就是世所罕见了。明德帝看完呈上来的几篇,目光复杂地看向席间执笔的萧长瑛。
这萧三姑娘七步成诗,可见文思敏捷,这眨眼间秋菊诗句词赋,于她似乎更不在话下了。
在众人瞠目之际,端珣毫无兴趣,移开了视线看向角落里的六姑娘。六姑娘咬着笔杆,撑着下巴,也随着众人一同在看那萧长瑛。
这丫头……不知又在想些什么。
宋琰声在这一刻,除去萧长瑛为人,还是很佩服这人有这般奇才的。便是提前为今日做准备,也得写出这么多首上佳的诗作来并一字不落地重现。这人未达目的,不仅对别人狠,对自己更是狠。
她琢磨着,今儿圣上面前,萧长瑛顺势来了这一出,恐怕目的不简单。她诗才得名,今日之后必会大盛,京门出现这么一个才女,趋骛者众多,但铺垫了这么久,萧长瑛只想要这个吗?
宋琰声想起元盈曾经的一句笑谈,如今一看,萧长瑛回京的第一个脚步就很分明了——大成的官制,是可以选女官的,且不说萧长瑛与皇宫内向来密切。
琼花林赏会在平静中起,在一片惊浪中结束。元盈和她坐到马车里,长呼一口气说,“我数了一下,后场她一个人遍压全场,约莫交上了整个文思阁的份儿。我的天爷,我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。”
萧长瑛声势在前,很多人明里不说,实则半途都放弃了,两柱香后交稿才回过神,草草写了交了上去。元盈惯是个偷懒的,瞅准了时机,能不写就不写,干脆就拟了个题目,其余个字没写,佯装自己沉醉于场上萧姑娘神技不可自拔。这琼花林萧长瑛出尽风头,谁还在意旁的姑娘,就是交了大抵也不会有人去翻看。
马车到了宣德门宫道时停了下来。元盈撩开窗帘伸头一看,眉毛一挑笑道,“雀枝姑姑,你怎么在这里?”
雀枝?
宋琰声也伸头往外看去。来人穿着宫装,脸上带笑,看年纪似也不大,因为惯常笑的缘故,眼睛周围有几道笑痕,看着很是面善。
“是我姑姑宫里的人。”元盈低声向她解释了一句,又转头问道,“姑姑在这里,是有什么事吗?”
“回小郡主,娘娘想你了,让你过去说会儿话。”
“可是……车上还有小六呢。”
“这不打紧的,娘娘知道你们一向交好。”雀枝笑道,“宋姑娘也一同去吧。”
两人相视,元盈看了宋琰声一眼,挠挠头发,“那好吧。”
宋琰声从未进宫,也是第一次来这栖凤台。进了宫门才知道,这栖凤台并非如名字一般尊贵奢丽,一草一木,一陈一设,都甚为低敛,毫无张扬华丽知气,但也处处精致大气。里头倒没有多少宫人,越进内殿,伺候的宫人便越少,最后除了这传唤的雀枝姑姑留下了,便只有一个老嬷嬷在内殿侍候了。
宋琰声看着这老嬷嬷有些面熟,方才在琼花林没怎么留意,现下一进殿内,这嬷嬷便亲切地笑了起来,问安道,“小郡主康安,六姑娘康安。”
这嬷嬷显然是认识她的。宋琰声看着她眼里盛着熟稔和亲近的笑意,突然脑中灵光一闪,“原来是——”
老嬷嬷福身,打断她笑道,“贵妃娘娘等在里头呢。”说完以眼神示意,轻轻摇了摇头。
这嬷嬷看着眼熟,原是在云龙寺地室案中遇到的,是贵妃那时的随侍宫人。现下她认出自己,但也不道破,显然不想让别人知道她们是认识的,这么看来,她那时在云龙寺的痕迹已经被抹去了,估计这是端珣的授意,将她瞒得很紧,谁也没告诉,包括贵妃。毕竟云龙寺里发生的事,知道的人越少越好,何况她当时一个小丫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