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五章 再上层楼(1 / 2)

李山传来好消息的时候,李立寒十分意外。这次的改变,基本没有考虑安徽市场。安徽夹在江浙沪中间,一直都非常尴尬。医院的体量不小,但是病人数却远远不及江浙。市场容量不足,但是学术研究一直紧跟江苏,于是要求高回报小。方礼安徽的经销商实在已经是实力在当地非常强,态度也非常认真的,业绩依然不尽如人意。对于这样的合作伙伴,李立寒不想苛责。

“俞总说,既然大家都发力,他也是东区的一员,虽然安徽市场不能和江浙相比,但至少,他也要尽一份他的努力。”李山在李立寒的办公室里如是的说。

看着清瘦了一些的李立寒,他心中不无感慨。人和人的机遇不同。就像他,生在安徽,长在安徽,家在安徽。离开这片培育他的土地在外闯荡,也许和今天不同,但是,他宁愿跌跌撞撞的努力跟上大部队,在安徽这片土地开发贫瘠的地方,也不愿离开。

故乡情结,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。他看的出来,李立寒是连人带根,一起离开湖北在外闯荡。但是他做不到。

俞总其实还说了很多,他不打算提起。俞总说“我们都是安徽人,不愿离开这个地方。但是,李立寒既然想争,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机会。这个时候瞻前顾后错过了,等他去北京,就晚了。有多大力,出多大力。生意场虽然是靠利益说话的地方,但是人心还是有记忆的,这叫信任!”

李立寒点头问,“计划是什么?”

“有几家大客户,俞总一直没去积极的争取,因为回款期超一年,价格也压得很低,同时进入的代价还很大。公司的账算不过来,特别是资金压力太大了。现在,他打算不计代价的拿下来。如果成功,总数平均每年两千万的业务增量,应该是保证的。”

李立寒皱眉。代价太大了,这份礼沉甸甸啊!新增两千万以上的业务,在安徽的业绩上来说,是太可以了!他手指轻轻敲着桌子。

李山看的出李立寒的犹豫。是呀,换了他也犹豫。接受这样的投名状,是有些沉重。特别是,按现在江浙的情况,李立寒所需要的成长应该够了,并不需要接收这样沉甸甸的投名状。

他说“俞总说,只是有多少力,出多少力。他这里费了大劲也不过能许下这些。也许还及不到程总随便一两个大单子。但是,这是他的一份力和一份心意。”

谁没有努力想跟上的时候?李立寒记起小时候有一次跑步比赛,四乘二百米接力赛,他第三棒。他本就不以体育见长,是四个人里面最慢的。他的耐力也不足以支撑用短跑的速度跑完全部二百米。但是前两棒跑完到他接棒的时候,他们排在第一。他接棒的时候就在想,今天就是跑死了,也不能掉了队。他用短跑的速度全力奔跑,后面的五十米,胸腔像撕裂一般的疼,眼前的景象像在千瓦的白光中,声音却远远的啥都听不见。他领先一手的距离交了棒,被队友拖走瘫了十来分钟都起不来。

他停下敲击桌面的手,看着李山说“你,和俞总的情,我都领了!”

李山松了口气,抱拳一笑。

李立寒说“但是不要代价这么大。这几个单子,方礼一起去拿,我们来分担。看公司想不想要这个业绩。安徽在东区,虽然价格艰难。但是在全国,还不算鸡肋的单子。”

这是许诺要帮忙去全国要最特殊的价格了!那他们的代价就小了!李山欣喜的面上的平静都端不住了,他站起来走了两圈,再走回李立寒面前坐下,郑重的说“谢谢你,老板!”

这一声谢他说的由衷。后来和俞总聊,俞总感叹,‘我本来想狠狠心肠,缩紧开支,赌上这一把。我也知道李立寒不需要了,但是大家都在东区,他也不能就这么明白的不带我玩。跟他玩了这么个小心机,逼他收下。他收下了,还顺带拉我们一把,有情义啊!早知道在坦白一点,不该玩这个小心机。’